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光伏发电板,一口口清淤去污的当家塘,一个个恬静闲适的农村院落,农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已进入寒冬,但裕安区石婆店镇白云村到处都是幸福温暖的氛围。“区纪委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真是让我们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云村村支书刘玉华直夸工作队给该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自2014年裕安区纪委下派帮扶干部到村到今年再充实两名驻村干部,区纪委驻村帮扶石婆店镇白云村已有三个年头,三年来,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深入一线,真情帮扶,区纪委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下派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人、财、物上全力支持驻村扶贫工作,帮扶工作件件做到了贫困户的心坎里。
摸清民情开“良方”
“要想帮扶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首先要搞清制约村发展的症结、造成贫困户贫困的穷根,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军说。驻村伊始,扶贫工作队就迅速进入状态,对村情户情进行全面摸底,深入研究,出主意,谋发展。扶贫工作队的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走访党员、村民组长,了解村民、贫困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召开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党员、贫困户、一般群众对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走访调研中,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也吃过闭门羹,不让进屋,或是关门就走,说干农活忙没有空;听过风凉话,说你们你们下来就是镀金,走走形式罢了,我们贫困户想挣钱、想脱贫,你们扶贫能给我们多少钱,带几个项目?驻村干部刘军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一点儿也不生气失望,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老乡,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扶贫,下大决心、花大代价在帮助你们脱贫致富,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们说,我们会用行动来向你们证明我们不是来走形式的”。就这样经过不懈地走访解释宣传,白云村的群众慢慢从最初不愿见,不愿说,到后来主动开门让见,有什么事都到村部找工作队。
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党员村民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基本掌握了村情户情,在此基础上,将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梳理汇总,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会议,编制《裕安区石婆店镇白云村三年发展规划》、《石婆店镇白云村帮扶计划》,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600多条。同时联系区纪委机关,按照“543”要求落实干部包保工作,安排纪委干部全覆盖包保白云村贫困户。
争项引资补“短板”
白云村山区资源丰富,茶叶、竹、木、栗等特产待着深山不出阁就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要想富先修路,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区纪委职能优势,与村两委干部一道跑区发改委、扶贫办、交通局、水利局等单位,积极争取修路架桥等项目资金,把乡村公路尽可能延伸到大山深处。驻村以来,在裕安区纪委相关领导关心支持下,工作队携镇村干部,争取路、桥等项目9个,投入扶贫项目资金225.83万元,其中新建、拓宽水泥路7.941公里,新建砂石路2.5公里,从根本上破解了制约白云村发展的交通因素。
从第一次落脚白云村破旧的临时村部,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就认识到村部是一个村的“脸面”,要摆脱贫困村的帽子,不仅要使村民富起来,还要把形象树起来。为建设新村部,工作队积极协调了30万资金,又从本单位及其它区直单位争取了桌椅空调等办公设备,优化了办公条件,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到村部办事的群众纷纷说道:“总算有个村部的样子了,我们村民们脸上都有光……”
集体经济收入是衡量贫困村能否脱贫出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刚驻村时,白云村集体经济十分单薄,无固定收入来源,这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头疼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队的同志四处奔走,为白云村额外争取了120KW的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很快得到了上级批准,喜悦之余,让工作队和村都万万没想到的是,落地却成为了老大难的问题。村民们认为光伏电站有辐射,谁都不愿意让电站落户在自己家附近;部分需要被占地的群众更是强烈反对。眼看光伏电站项目就要化为泡影,但是工作队一点也没有退缩,与村两委一道不分昼夜到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的一次次上门,一次次被赶出来,再一次次上门,苦口婆心的给群众讲科学、讲政策、讲大局,给群众算补偿账、利益账、德行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思想终于慢慢转变,最终项目顺利落地。截至目前,光伏发电已为村创造了7.9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白云村从以前的零收入一跃成为全镇集体经济收入“首富”村。
真情为民解“难题”
“驻村扶贫,就要把贫困户当亲人,帮贫困群众排忧解难。”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群众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在扶贫队员看来,只有拿真心、用真情、下真功,方能成为贫困群众心中的“自家人”。
今年夏天,扶贫工作队像往常一样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一进贫困户贾立付家门,老贾就火急火燎地拉着工作队员快步走到他的鸡舍。原来老贾的“扶贫鸡”有点不对劲:好几只鸡出现口流粘液、不进食等症状,有两只鸡已经死亡。老贾意识到他的鸡发“瘟”了。心急如焚的老贾眼看脱贫的希望即将化为泡影,却束手无策。扶贫工作队立即联系了区畜牧局的相关领导,当日下午区畜牧局的两名检疫人员就来到了贾立付家中,给这些“扶贫鸡”现场诊断,并开出药方,把贾立付的“扶贫鸡”救了下来。老贾高兴说道:“你们扶贫工作队真是为我们贫困户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你们,我今年就别想脱贫了。
无论是驻村工作队,还是纪委机关包保干部,他们都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只要贫困群众需要帮助,他们必竭尽所能,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东奔西跑,诸如,为残疾人申办残疾证,为病童申请救济,为五保户越冬送来棉衣棉袄,等等这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工作队深知,要确保白云村的贫困户如期脱贫,不仅仅要为他们排忧解难,更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增加收入。为此,工作队坚持以扶贫惠民政策为导向,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稳定脱贫、长效脱贫。2014年以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补贴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帮助贫困家庭发展茶园改造60户、345亩,发展鸡鸭养殖25户、1146只,生猪养殖7户、26头,山羊养殖2户,25只,水产养殖1户、2.5亩。实施金融扶贫小额贷款41户。组织对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近100人次,通过“传帮带”方式介绍25名贫困群众外出务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区纪委在白云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不忘初心赢“口碑”
三年来,区纪委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在白云村驻村帮扶,已意识不到什么是节假日,什么是星期天,经常与村两委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为了白云村的扶贫事业而共同奋斗着。
村沟上坎田留下了工作队员的足迹,道路桥梁落下了他们的汗水,家家户户都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就连那小狗看到他们现在都摇上了尾巴。
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刚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传来的消息:今年石婆店镇白云村实现了整村出列,45户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现在的白云村旧貌换新颜,贫困户不等不靠,全村上下积极发家致富,到处呈现出安乐祥和的局面。
虽然白云村已经整村脱贫,但是扶贫工作还远没结束,扶贫工作队的几位同志仍将不忘初心,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继续守望在这个山区小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户户脱贫硬任务,巩固现有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披荆斩棘,大步向前,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