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对村(居)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裕安区纪委监委启动了对全区近600名村(居)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建档工作,通过组织村(居)干部填写《个人事项报告表》等形式,主动向纪委自报“身家”。
精细化建档。此次建档工作,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周密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对廉政档案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提出规范要求,确保“廉政画像”准确传神,客观公正反映廉洁自律阶段性情况。廉政档案包活:村(居)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个人年度述职报告和组织生活会发言;操办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重大事项备案等材料,还收录了本人受处理、处分情况和违法犯罪等内容。要求本人向组织作出廉政承诺,对填报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精密化审核。廉政档案采用电子档案为主,以纸质档案为辅,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将定期收集与动态补充相结合,确保材料归档全面、真实、及时、准确。乡镇纪委及时对廉政档案的内容进行更新完善,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把关。区纪委监委每年按照20%比例对廉政档案进行抽查核实,凡建档对象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填报或不如实填报、漏报、瞒报个人廉政情况的或者属于建档对象应建未建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精准化监督。通过对村(居)主要负责人“廉政档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扩大监督范围,切实为农村基层“当家人”架起了廉情动态“监视器”,准确记录“探头”监督下的村(居)廉情动态。能及早掌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及时开展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提示提醒、作出组织处理等防止村(居)主要负责人“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有效遏制基层“微腐败”。
“廉政档案的建立,让村(居)主要负责人晒出‘家底’,扎紧廉政‘牢笼’,这是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的一种方式,实现对基层的动态跟踪管理,切实提升对基层监督的针对性、精准性。”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主任管后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