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开展营商环境“背包式”巡察以来,巡察组走访81家企业和部分区直单位,发现4类10个方面50个问题;巡察期间协调多方为3家企业及时兑现各类资金1478万余元、为1家企业免担保融资1000万元,切实解决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问题。
突出务实,精准把握重点。开展座谈梳理情况。组织18家涉及营商环境业务较多的单位开展座谈,企业交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巡察办、组有针对开展问询,初步掌握情况。组织高新区、招商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二次座谈,进一步了解营商环境存在差距和不足、企业当前需求等,圈出靶心。学习文件明确重点。认真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等中央及省市区文件,结合实际拟定“八看”巡察重点,明确巡察切入点和工作目标。
突出高效,合理选取对象。办组会商初定范围。根据座谈了解情况,结合有关政策要求,依据巡察重点,召开巡察办、巡察组全体干部会议,初定规上企业、小微企业、在建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为走访对象。部门协商确定名单。根据初定走访对象范围,请“四最”营商办、高新区、招商中心提供有关企业名单和建议走访对象,经与巡察办、巡察组协商后,确定61家企业为走访对象。协调属地梳理关键。根据巡察走访收集问题情况,协调高新区管委会,结合日常工作梳理出反映问题较多、较频繁,以及平时意见较多的20家企业,作为关键对象额外走访,提高工作效率。
突出全面,深入开展走访。周密组织。组织60余家规上企业负责人参加动员会,区委书记亲自出席并对企业和有关单位做出要求,提高企业参与度和“背包式”巡察知晓率。为每个巡察组配备1至2名熟悉营商环境工作的业务骨干,负责在组内传授业务知识、解答有关问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深入了解。通过座谈、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受理信访举报等方式,巡察组详细了解企业遇到的问题,倾听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收集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剔除不合理诉求后,巡察组对剩余问题通过电话沟通、现场集中问询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沟通核实10余次,确保收集问题精准。多方联动。对可及时处理的问题,巡察组与有关单位联合推动解决;对涉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问题,巡察组通过区“四送一服”办公室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推动问题解决。如国泰玻璃反映的奖补资金468万余元近半年未到账问题,经巡察组与有关部门联合督促,资金三天就拨付到位;光大生物反映淠河取水口取水证到期问题,巡察组通过区“四送一服”办公室将问题提交至省“四送一服”平台予以解决。
突出融合,深化成果运用。常委会听取汇报,压实责任。区委常委会议听取营商环境“背包式”巡察专题汇报,区委常委逐一点评,对各自联系或分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主动分析原因、认领责任,并对有关单位做好下一步的整改工作表态。集中反馈,明确任务要求。组织16家问题较多的区直单位“一把手”开展集中反馈会,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就整改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向每个单位专门反馈“问题清单”,明确具体整改任务。结合实际,做实成果转化。利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全面宣传贯彻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十做到”“十严禁”。在全区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会议,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推进会上,通报营商环境巡察典型问题,切实促进转变工作作风。数据清单管理,跟踪整改。区委巡察数据信息中心建立总台账,实行数据化清单管理,对照标准,全程跟踪,持续督促做好营商环境“背包式”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形成有效监督闭环。各单位报送的整改台账,经纪检监察、派驻、巡察联合审核通过后,逐一销号。
下一步,裕安区委巡察机构将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巡察监督重点,推动巡察整改融入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发挥巡察纽带作用,凝聚“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的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