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打开新局面。道阻且长,惟改革创新者胜。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关键主题,突出问题导向、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持之以恒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新局面。
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摸清了问题成因,改革举措才更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全面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弄清楚问题产生在哪儿、表现是什么、根源是什么,避免因找不到症结所在而无的放矢、避免因问题抓的不准而贻误时机、避免因问题刨的不深而半步九十,要敢于直面难题和破解障碍挑战,做好工作预案和应对措施,心中有数,准确把脉,找准化解矛盾问题的着力点。要长于解决问题,在问题分析透彻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担当作为”的行动力,从发现“有没有”转向解决“有没有”,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中各项难题,引导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
改革要把牢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改革所向,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真改革、深改革。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原则和底线,始终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立足点,推行民生所需、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要统筹协调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科学谋划、分类实施改革方案,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飞鸽牌”干部要做“永久牌”事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改革要讲求方式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在内培和外引上做文章,聚焦科技发展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国家人才缺口,增设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完善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育人机制,采用阶段式培养、校外实训、预就业创业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要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用制度,积极延揽各类高尖端技术人才、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使更多有利于改革创新的资源为我国所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更强大的合力。(丁集镇 陈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