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啊,这清凉寺分干渠兴隆街道段的水又黑又臭,我们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现在可好了,政府给治理得这么干净,水也清了,空气也新鲜了。”一位老大娘激动地说道。
今年以来,裕安区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50项民生实事和中央纪委点题的15件具体实事纳入政治监督项目清单,统筹“室组地巡”力量,督促相关单位、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用心用情用力把实事办好、办实。
罗集乡清凉寺分干渠兴隆街道段水体,长约1700米,宽约5米。近年来,水体散发臭味,颜色发绿,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群众多次向区生态环境分局反映,强烈呼吁对该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百姓关心的事就是大事。裕安区纪委监委了解群众这一诉求后,立即督促区生态环境分局和属地政府组建专业核查团队前往现场勘察。经过对居民生活区每一处污水管道排污的流量、颜色和气味以及田间地头土壤和水流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核实该水体长期受到周边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明确污染源后,区纪委监委督促生态环境分局科学规划,通过新建污水管网和3座污水处理设施、及时进行疏浚清淤、安装活水循环系统等措施,彻底改善了该段水体水质,解决了120余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如今可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渠边嬉笑玩耍,年轻人在岸边拍照打卡,老人们在长椅上悠然自得地晒太阳。
该区纪委监委督促生态环境分局举一反三,对全区黑臭水体进行摸排,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方面采取“一水一策”,同时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工程质量达标、如期竣工。工程完工后,督促部门及时邀请第三方监测单位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水质达标。截至目前,已治理完成农村黑臭水体16条。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质效,该区纪委监委通过发放工作提示函、定期调研督导等方式,督促生态环境分局扎实开展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水质监测、现场检查、翻阅台账、走访调查等方式,重点查找全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在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监管、考核6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整改到位。专项整治以来,已排查全区20吨以上集中式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45个,其中乡镇驻地18个,村级127个,共排查梳理问题27个,已完成整改25个,剩余2个正在有序整改中。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项整治,监督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真变化、感到真成效、获得真实惠。”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