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财务、经营是如何监督管理的?全镇共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多少份?”近日,区纪委监委深入部分乡镇、村实地了解村级“三资”管理专项整治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情况。
资产共有多少、资源如何分配、资金怎样利用,是监督重点。为了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底数,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清查,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印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工作督导方案》,列出包含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等6个方面30个问题监督清单,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靠前监督、精准监督,深挖截留挪用、虚报套取、违规处置等问题。专项整治期间,共排查发现7大类857个问题,目前已整改845个,针对排查出的资金、资产、资源类问题,推动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该建账的建账、该纠正的纠正、该清收的清收、该退赔的退赔,不断提升专项整治成效。
另外,以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为切入点,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区共排查合同总数1881份,排查发现问题合同数669份,针对尚在执行中的集体经济合同全面清理,取消合同7份、补签合同33份、规范合同626份,收回或增加集体收益132.9万元,有效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保障农民的利益。
针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层级、项目、资金多的特点,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效能。区纪委监委联合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搭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制定《裕安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预警处置工作准则(试行)》,将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进行管理,监管平台设置查询统计、业务操作、预警督办三大功能,实现资产租赁、招标采购等全流程、可视化线上运作,着力避免暗箱操作、资产流失等乱象,促进农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蝇贪蚁腐”问题,严重损害集体权益、侵害群众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区纪委监委将查办案件贯穿专项整治工作始终,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监守自盗、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问题,以及背后的责任和作风问题,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线索53件,立案26人,处理处分64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开展专项整治,坚持查办案件与突出问题整治相结合,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审定通过了《裕安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三年提升行动(2024-2026年)实施方案》,明确了资产管理、财务审批等8项制度,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建立相关管理运行制度。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及合同管理制度参考文本》,进一步规范集体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管理方式以及健全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常态长效监督机制,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与合同管理制度化、体系化。
“农村集体‘三资’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我们将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持续监督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