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渠道“听”。将“群腐”整治工作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人大代表履职建议平台、干部走访联系等渠道结合起来,构筑起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群众反馈体系,开展“群腐”整治工作以来共收集反映自来水问题43条、农村道路问题79条及其他民生领域问题建议298条,均按程序办理答复,结果满意率达97.6%。
全面系统“查”。聚焦中央、省市区纪委部署,瞄准村集体资金管理、合同清理规范、“小微工程”等领域开展靶向监督,出台《村级党组织履责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对全镇16个村级党组织履责情况进行全面政治体检。共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42个、小微工程领域问题10个及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92件。其中涉违纪违法线索及时移交镇纪委核查处理1件。
多措并举“改”。争取项目促民生实事,投资6900万元实施东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主、支管网工程413公里;新建罗吴路、堰桥路等各类道路23.8公里,省道S437跨淠河特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完成7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实施党建引领群众“联航工程”,让镇村干部走村入户成为常态,针对群众反映的不合理诉求进行耐心解释回复,处理好干群关系。做好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对共性问题进行通报,并采取规范项目实施流程、强化业务培训、纠正合同签订主体等方式整改完成问题52个,依法终止并重新签订合同92份。
规范有效“治”。实行部门联动,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专业优势,压实主管部门主责主业,形成监督合力,开展村级财务清算1次,进行自我监督纠错。强化“群腐”案件查处的警示教育作用,利用身边人、身边案警示教育镇村干部10余次。针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绘制“小微工程”实施流程图,规范制定合同模板,严格资产资源管理,推动整治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