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方位、多角度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指明方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出发,把调查调研、查摆纠偏、尽职尽责落到实处,确保把民生小事当成关键大事,才能真正把工作从“纸面”落到“地面”。
以“一竿到底”的恒心,从细从实调查研究,把“民”字作为工作“出发点”。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必须学好用好这门“功课”。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勤读“有字之书”,也要深悟“无字之书”,不能只会坐在会议室里“拍脑袋”,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要以“归零”姿态深入基层一线,扑下身子、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在“四下基层”中深思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应急处突中真正成长,练就硬本事、强本领。要在基层这个“炼钢炉”中,持续锤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确保能在复杂的信息中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以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态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始终把工作发力点和群众关切点精准对接,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实事保驾护航。
以“一针见血”的决心,从点至面查摆纠偏,把“改”字作为工作“提升点”。要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围绕自身问题开展查摆,尤其要把群众反响、生活改变、幸福度满意度等作为自身工作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在严查中不留死角、不余空白地找出 “病灶”,才能开出“良方”。查摆纠偏绝不能停留在面上,要聚焦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领域,以刀刃向内、斗争碰硬态度,对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做到一严到底、绝不姑息。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重点关注吃拿卡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作风问题要发现一个、跟进一个、解决一个,确保问题要逐一销号。同时,要充分用好 “码上监督”“扫码举报” 等网络举报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监督者”,推动查摆纠偏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定期对干部问题进行“大扫除”,让不正之风无处藏身。
以“一刻不停”的初心,推深走实尽职尽责,把“干”字作为工作“落脚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胜利之本,必须把调查研究和查摆纠偏的成效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就业、民生、消费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聚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等民生焦点来推动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质效和规模、推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向群众倾斜、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和生活服务等,真正把群众所思所盼落到实处。各地干部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工作的唯一评判标准,多置身事内、反视己身,多问问“自己遇上怎么办”,多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把各项工作做进群众的“心头上”,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中,真正让手中“干的事”解决群众“愁的事”,打造为民服务的“最暖一公里”。(单王乡 倪自航)